首页

松岛女神踩踏

时间:2025-05-29 03:10:11 作者:宁夏首个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年底并网运行 浏览量:80747

  中新网银川5月28日电 (李佩珊 马富强)记者28日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总投资6.2亿元的宁夏首个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目前已在苏银产业园启动115MW光伏建设,并配套30MW/60MWh储能电站,计划年底并网。该项目将提升园区绿电比例至40%左右,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新闻发布会现场。 马富强 摄

  苏银产业园位于银川市,由苏州、银川两市政府协调推动。近年来,兴庆区和苏银产业园以“区区合一”一体化发展为引擎,抢抓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机遇,靶向发力算力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路径,通过技术创新与机制改革,将加速能源清洁化、智能化转型,“一体化”将电源(源)、电网(网)、负荷(荷)、储能(储)四个环节进行系统性整合与协同优化,以智能调控、多能互补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和存储的高效匹配,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与稳定性。其核心目标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在苏银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过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储能调节和负荷匹配,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提升绿电利用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项目通过配置集中式光伏+储能,实现绿电“自发自用、自我调峰”,降低用电成本,同时电化学储能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一体化项目经济性逐渐显现。该项目还为新型储能、智能调控平台、虚拟电厂等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将拉动新能源、储能、数字化等相关产业发展,加速培育能源互联网生态。

  同时,项目聚焦苏银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算力产业,以“源网荷储”“智能微电网”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应用为抓手,有效降低工业企业用能成本,逐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推进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显著提升。

  据测算,该项目115MW光伏年发电量约2.2亿kWh,绿电到户电价0.2930元/kWh,绿电占比40%左右。项目大网年购电量约3.62亿kWh,购电价格约0.4437元/kWh左右,综合到户加权电价降至0.4193元/kWh。

  目前,苏银产业园正加快绿电园区、零碳园区、智慧园区试点建设。依托兴庆区月牙湖10万亩风光资源,苏银产业园还谋划布局了“绿电+智能算力”产业,探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新模式,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鼓励开展碳交易、绿电绿证交易,加快绿电规模化应用,实现绿电消费可溯源、可核算、可认证。未来,苏银产业园新建算力中心绿电直供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70%左右,终端电价将降至0.36元/kWh。(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晨间的婺源石城村有多美?这位法国小伙告诉你

活动期间,泾源县人民政府与重庆、杭州及宁夏区内多家企业、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将进行肉牛产业数字化建设和县域公用品牌建设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中国市场向世界展现了众多发展机会

严芳表示,一方面,将继续优化支付服务供给。以完善银行卡使用环境为例,人民银行各分行、各金融机构结合外籍来华人员动线,聚焦重点旅游、港口、商贸城市,动态调整重点商户的覆盖范围,持续优化重点商户的结构,科学精准提升外卡受理的质效。同时,常态化开展摸排巡检和收银员培训,巩固好、维护好外卡受理环境。另一方面,还须探索构建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以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为例,由于重点机场入境航班多、覆盖时间长,保障示范区的可持续运转、服务时间内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入境航班非常关键。如果单靠一家机构建设运营存在较大的压力。因此,不仅需要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多方参与、共担成本,也希望文旅、通信、交通等单位一起共建,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有效满足各类需求。

台湾新冠重症及死亡病例大幅增加

敬茂明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战略大后方建设和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领域,形成了以成都为主体的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生态圈及创新生态链。下一步,四川将持续加强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攻关,努力突破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车用传感器、人机交互、高效实时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更加安全、智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完)

中原小城“换道”记

“本事件中,游客轮番劝酒,是杨老二酒后身体不适、酒后误吸呕吐物窒息死亡的诱因之一,有一定的过错,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蓝天彬说。

(两会声音)中国大洋科考首位女首席科学家:加强自主创新 助力海洋强国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多个国家相继提出减排承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在此背景下,碳排放管理员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